一、学校简介
千年羊城,白云山麓,珠江之滨,矗立着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府的翘楚——广州中医药大学。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,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、教育部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。现有大学城、三元里两个校区,占地1205亩,教职工13599人,其中校本部1339人,附属医院12260人。现拥有以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、国医大师周岱翰、林毅,国际知名青蒿抗疟专家李国桥教授以及岐黄学者、国家杰青、国家“973计划”首席科学家等在内的一批著名学者教授。
学校中医学学科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。现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6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、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。临床医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、化学、生物与生物化学、农学、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、神经科学与行为学、免疫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行列,其中“药理学与毒理学”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‰学科行列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包含中医学、中药学、中西医结合。医疗服务实力全国同行第一,拥有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在内的4所直属附属医院,有10所校政合作医院、276家校外实践基地。
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致力于打造“宜学、宜教、宜居、宜乐”校园,依山傍水、环境优美,教学、生活、居住、医疗、子女入学等配套齐全。通过实施“杏林学者计划”已汇聚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,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。为进一步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,现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,我校将为您的事业发展提供广阔天地。
二、科研平台介绍
科研设施及平台完善,拥有中医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——“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”“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”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,拥有“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”“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。近年全力打造完善科研创新平台,配备了空间定位组学系(Bruker/timsTOF fleX)、超快速原子力显微镜(Bruker/NanoWizard ULTRA Speed)、超分辨动态单分子荧光光镊系统(LUMICKS/C-Trap)、高通量GPCR及离子通道分析系统(MD/FLIPR Penta)、微血管超显微成像系统(OPTOPROBE/Micro-VCC)等大型高端仪器设备,实验设施与办公环境均达到或超过欧美同级别水平。
三、招聘专业
医学(含中医学)、药学(含中药学)、中西医结合、针灸康复学、基础医学、生命科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生物医学工程、护理学、经济与管理类、外语类等与我校开设专业相关的专业。
四、招收人员类型及条件
全职引进杏林学者分五个层次:
人才 层次 | 年龄要求 | 学历学位 要求 | 基本条件 |
第一层次 | 无 | 无 | 诺贝尔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外籍院士、国医大师及相当层次学者。 |
第二层次 | ≤50 | 无 | 在本学科领域获得标杆性学术成就,具有相当学术造诣、学术影响力及培养青年拔尖人才的能力,具有相当学术水平人才。 |
第三层次 | ≤45 | 无 |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标志性学术成果,具有较高学术声誉及学术影响力,可带领或组建学科优秀团队,具有相当学术水平人才。 |
第四层次 | 自然学科类A岗≤40、B岗≤38; 人文社科类A岗≤42、B岗≤40 | 具有境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 | A岗: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果,可带领或组建学科优秀团队,具有相当学术水平人才。 B岗: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优秀学术成果,具有明显发展潜力,可深度融合至学校现有团队;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性论文、主持国家级或省级课题,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人才。 |
第五层次 | 自然学科类A岗≤35,人文社科类≤38 | 具有境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 |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性论文、主持国家级或省级课题,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人才。 |
具体条件按《广州中医药大学“杏林学者”岗位计划暂行办法(2024年修订)》执行。
柔性引进讲座教授根据其工作时长、工作任务及其他条件分为A/B/C岗,享受相应不同待遇。柔性引进讲座教授应为学术造诣高,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较大影响,取得公认的较大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、专家,能与我校开展实质性合作,关心学校发展,热心为学校服务。具体条件按《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座教授聘任试行办法(2024年修订)》执行。
五、待遇及配套
学校按照“一人一议”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,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全方位、多样化、个性化待遇及配套方案,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待遇及相关安家补贴、配套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、协助组建所需研究团队、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和实验空间、共享共用学校先进科研平台及设备、职称评聘及研究生导师资格等校内政策予以支持、协助解决广州落户、子女入学等问题。
六、应聘流程
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请将《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自荐表》及相关佐证材料(见附件)发至意向单位联系邮箱,并抄送至人才工作科邮箱,学校及有关单位将在第一时间回应,跟进后续申请事宜。符合条件的申请人,须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工作合同或者聘用意向书。
七、单位需求及联系方式
引进层次、待遇、程序等详见学校人力资源部-人才引进网页:http://rsc.gzucm.edu.cn/rcyj.htm
办公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人力资源部人才工作科
联系电话:86-20-39358219;邮箱地址: rcb@gzucm.edu.cn
附件:1. 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自荐表
2. 佐证材料编写范例